江苏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材料分析题知识点
- 时间:
- 2020-07-09 14:23:17
- 作者:
- 张老师
- 阅读:
- 来源:
- 江苏教师资格证
考点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记忆术】提素、个性、创、两全
考点2: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
1.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
2.教育教学反思的研究者。
3.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5.新课程强调与其他教师合作。
【记忆术】学生、合作、反、建、社
考点3: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观的转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记忆术】学、习、过、人
考点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记忆术】间、掌、传、教
考点5: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②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③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直观性教学原则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②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③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启发性教学原则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6)巩固性教学原则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
②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
③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7)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②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③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②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③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
【记忆术】教(因材施教)观(直观)发(启发)力(量力)进(循序渐进)巩(巩固),论(理论)起实(实际)头,育(教育)死科(科学)
考点6:学习动机与效率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学习动机与效率是倒U型曲线关系。
(2)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考点7: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材料题
(1)学习动机的培养
①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②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④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记忆术】成(成就动机)效(自我效能感)需(满足需要)努力(努力归因)
(2)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记忆术】启发(启发教学)难(难度控制动机)奖(奖惩)力(努力归因)
考点8: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理论——巴甫洛夫:强化
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趋向成功,难度50%;避免失败,难度极端。
成败归因理论——维纳:努力归因——动机稳定,能力归因——习得性无助
班杜拉:对自己能否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考点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材料题
(1)需要的五个层次
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而需要系统又包括五种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需要的五个层次关系
①其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
②五种需要的划分: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两种类型:“匮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所谓“匮乏性需要”,也叫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所谓“成长性需要”,成长性需要被自我实现的趋向所激发。
③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考点10:不同气质类型在教学中的意义——材料题
(1)教师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适当地给予较多的活动与任务,并使他们从中得到更多的教育,要求他们养成踏实(不轻率)、专一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2)对于粘液质的学生进行教育要更加耐心,容许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问题和作出反应。
(3)对于胆汁质的学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我克制能力。
(4)对于抑郁质的学生,要更多地关心他们,体贴他们,鼓励他们多参加活动,不要当众指责他们。
考点11:德育规律——材料题
(1)德育过程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考点12:德育原则——材料题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强,这就要求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①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②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4)知行统一原则
基本涵义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①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②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④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地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①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②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③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③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①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②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③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8)因材施教原则
基本涵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考点13:德育的方法——材料题
(1)说理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情感陶冶法
(4)指导实践法
(5)品德评价法
(6)道德修养指导法
【记忆术】说、实、情、评、示、道
考点14: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
(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
(3)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
(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5)协调同伴关系
(6)与家长合作
(7)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考点15:个别教育
(1)后进生的特点
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业成绩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典型特征: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意志力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卑,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2)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①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③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④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⑤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考点16:影响身心发展因素
以上就是江苏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材料分析题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大家如果还想获得更多关于江苏教师教育的相关资讯,如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考试时间、报考条件、面试时间以及相关知识等,敬请关注我们江苏教师资格网。关注右侧微信公众号可更加方便的获取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公告哦!